企業版

個人版

英文版

首頁 > 案例分析

一法普法 | “典型涉老詐騙案例”之貸款詐騙案例分析

2020-05-15 本站 分享

近日,由北京市老齡協會發起的“典型涉老詐騙案例”系列防詐騙視頻在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完成拍攝。

我所老齡法律事務部的王淼律師、穆偉律師、畢錦宏律師、羅冬雪律師在視頻中向老年人講訴了5個經典案例。通過對案例的講述和案件分析,為老年人梳理詐騙的手段和方法,并結合相應的法律規定,為老年人提供切實可行的防詐騙小貼士,呼吁老人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受騙,積極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詐騙者也升級了詐騙手段,從曾經的騙取持有資金升級到誘導老年人利用APP去貸款,隨之騙取貸款。詐騙套路不斷升級,老年人防騙意識也要不斷升級。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老年人平均至少都被騙過一次以上,資金損失數以億計。被騙的老年人大多是工薪族,頭腦一熱,分分鐘養老錢、買房錢就灰飛煙滅。曾經的通金所、德豐利達、冠群就是號稱保本,保障利息,實際上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王淼律師在線講述了一個關于升級版貸款的詐騙案例:老張接到一個自稱淘寶客服的電話,對方稱其在店內購買的產品有嚴重的質量問題,可以給老張退款,但要按照客服提供的平臺退款。很快,客服發來一個鏈接,稱這就是退款平臺(其實就是網絡貸款的APP)。詐騙者準確說出了老張的姓名、電話和家庭地址,以此博取受騙人的信任。根據誘導,點擊鏈接后卻下載了多個分期借貸APP。詐騙者里面顯示的額度是客服自己的可用金額,要求老張將錢全部貸出。實際上就是讓老張貸款??鄢龖私痤~后將剩余款項全部轉入騙子指定的賬戶,或通過微信、網銀、ATM機。詐騙成功后,騙子斷絕和老張聯系。

如今在網絡實名制大背景下,我們的個人信息早已經因網購、租賃、打車、共享單車等軟件注冊暴露在大數據面前,處于半公開狀態。信息的非法售賣,使得騙子掌握了大量個人信息。他們通過個人信息的核對,騙取受騙者的信任。利用老年人占便宜的心理,進行蒙騙;利用老年人對互聯網、智能手機、網上貸款等新技術產物不熟悉的漏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假退款、真貸款”的騙局。

 


王淼律師提別強調:上訴的貸款是必須要及時還款的,不能以被騙為由拒絕還款,否則要被貸款方追究違約責任,最終會被法院列為失信人員名單。

一法律師事務所在此提醒您,如果當您面對上述情況時,不要第一時間相信他們,結合以下建議核實對方身份,并保護好個人權益:

1.通過官網核實對方身份(聯系各個購物平臺的客服)

2.不要隨意跳出原平臺進行交易。否則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很難留下證據。

3.不掃來源不明的二維碼,尤其是收費二維碼;不隨意點開陌生人發來的網址。

4.不輕易泄露手機驗證碼。

5.不授權他人遠程控制電腦、手機。

6.堅決不轉賬,不匯款。

7.及時學習社會上講解的防詐騙知識。

如果您正在遇到詐騙情況,請及時撥打110報警,并不要再和騙子進行無謂的交涉,騙子會編出更多的理由再次進行詐騙。保存好被騙證據,聊天截圖、轉賬記錄等信息。也可以嘗試通過支付寶搜索【支付寶安全中心】進行報案,那里還可以進行詐騙鑒定,給你提供一定的參考。


聚焦視點 更多+
相關案例 更多+


呦呦破处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