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老齡協會發起的“典型涉老詐騙案例”系列防詐騙視頻在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完成拍攝。
我所老齡法律事務部羅冬雪律師在視頻中向老年人講述了關于養老服務相關詐騙內容。深入分析老年人養老問題所引發的社會現實。呼吁老年人不要輕易相信詐騙內容,投資也要合理謹慎。
案例分析:
街道退休干部劉大媽,從朋友處聽說養老公司在做養老項目。交五元就可成為會員,并且可以天天在養老公司的門店里聊天、喝茶、打麻將。劉大媽比較謹慎的觀望,開始認為該項目是騙人的,不過看到身邊的大家都去那喝茶聊天,并且有免費旅游,心動了。后來劉大媽跟著他們去了公司的養老基地去考察。養老院條件和環境都是高端的,設計和效果都是四星級標準,所有家電一應俱全并且全國設立養老基地,這個讓劉大媽很心動,并且如果投資四十萬以上,可以在四個這樣的基地免費養老,投資還有6%-14%的收益。
劉大媽特地查了該養老公司的基本信息,經營范圍有養生、養老公寓建設開發經營。后來劉大媽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了。兒子來醫院簽了個字,給找了個護工就走了。自家姐姐勸她說,孩子是指望不上了,經常出差,忙得不行,根本抽不出時間來陪我們,我們還是自己想辦法養老吧。劉大媽開始動搖了。她后來跟著老街坊天天去這個養老公司。生日的時候,公司的員工給她送來生日蛋糕,還陪她過生日。
都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經過再三思量,劉大媽在看到養老院的房產證之后決定在這個養老公司投資10萬元,入住養老院,養老公司跟劉大媽簽訂《預定服務合同》,利息月月返到賬,從未出錯,養老公司的業務員還說以后老人去世了,這些保障金能讓子女繼承,所以又陸續投了40萬。在眼看要過上幸福的養老生活時,公司傳來消息,法定代表人攜款潛逃,所有投資本息無法兌現。
引發關注:
羅律師通過案例解釋,養老公司以散發傳單、口口相傳等方式,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或者以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吸收資金,實際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老年人養老問題一直都是社會熱門話題,老年人因為身體原因或者子女陪伴較少,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關心”蒙蔽。老年人缺乏判斷,很容易導致個人被騙。如果您家現在面臨老人養老問題,還是要謹慎對待。日常子女應該多陪伴老人,如果實在需要選擇養老服務機構,請一定謹慎調查,認真分析了解,避免因為單一言論而走進騙子的圈套。同時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一、回報太高不靠譜。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回報率,看看該項目是否收益過高,超高利投資回報分配必有貓膩。此外,國家規定超過貸款基準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護。老人千萬不要被小恩小惠所欺騙,如果有養老機構“許以高息回報”,一定要遠離并舉報。
二、老年人在進行大額投資前應與律師等法律相關的專業人士取得聯系,聽取法律專業人士的建議,對投資活動的真偽、是否屬于合法投資,進行切合實際的判斷,避免因受騙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其次,應在投資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針對不同類型的財產,多樣化選擇不同的投資理財方案,了解不同的投資理財產品的回報率和風險,對于高于市場普遍標準、收益極高的理財產品要有足夠的警惕。在進行大額投資前,應與家人取得充分的溝通,避免因大額投資引發家庭矛盾。
三、多查多問謹慎出手。但凡屬于各級政府部門批準的合法企業和合法項目,在政府網站等公開信息渠道上都可查詢,因此在投資前最好能詳細查詢和了解企業的實力、性質、資質,絕不聽信銷售人員一面之詞。
四、選擇養老機構一定要查看相關證件選擇合法養老機構并按規定簽訂養老服務協議。當事老人在交會費選擇相應的企業時,一定要先了解這家企業是否有政府背書,資金鏈條是否有接受相應機構的監管,或者第三方的監管,能行使有力的監督行為,避免企業在運行當中經營不善從而引發破產。
老齡法律事務部是一法律師事務所主營業務部門之一。2019年,北京市老齡協會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選定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北京益生福祉養老產業發展中心作為北京市老年維權服務項目承辦方一法所響應國家號召,為北京市老年人提供包括熱線咨詢、現場咨詢、上門咨詢、普法教育、普法宣傳、法律培訓、法律援助等在內的各項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