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老齡協會發起的“典型涉老詐騙案例”系列防詐騙視頻在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完成拍攝。
我所老齡法律事務部畢錦宏律師在視頻中向老年人講述了關于消費返利詐騙的經典案例。通過對案例的講述和案件分析,為老年人梳理市場上消費返利的套路和模式,告知相關法律規定,為老年人提供切實可行的防詐騙小貼士,呼吁老人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受騙,積極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
案例分析
老范和老劉是鄰居,也是曾經的同事。退休后兩位經常聚在一起,最近老范給老劉介紹了一個生財之道。
有一家公司,該涉及的產品種類很多,有保健食品、茶葉、酒、化妝品、手機、智能手表、床上用品等。注冊消費成為會員,就能得到相對的獎勵,而且消費越多返利越多。一次性消費不同的金額就可以成為不同級別的會員,各等級對應著不同的返現金級別。最高可以返現6千余元。
以一次性消費25600元成為翡翠卡會員為例,就可以獲得64320元的優惠券。同時,辦理多張會員卡還能贈送禮品及領取30%的全國市場營業額平均分配積分,此積分可用于兌換產品或現金,直到累計領完相應會員級別的購物券。并且承諾客戶可以隨時申請退款。
老范之前參與進來,后來選擇退單,公司很快就退錢了,所以才推薦給老劉。
老劉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有許多鄰居、朋友都加入了,開始對這種經營模式深信不疑,他也就加入了。但是老劉的發財夢很快就破滅了,因為公司資金鏈斷了,錢徹底退不出來了。
畢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拆東墻補西墻”,根基不穩,肯定不會長久。因為消費返利騙局的資金鏈不大可能維持太長時間,為了短期能獲得資金注入,操盤者往往以高回報為誘餌向社會公眾大肆進行宣傳,通過各種渠道的傳播,用最短的時間拉到更多的人進來,用后來加入的會員投資,支付前期加入會員的返利。
我國對此有相關法律規定: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承諾在一定期限內返還本利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且數額巨大,擾亂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如何分辨
其實分辨投資項目靠譜與否很簡單,通常判斷一個投資項目是否騙局,關鍵看其是否有“造血功能”;是否有穩定充足的收益;如果只是借舊還新,那資金鏈早晚會斷;如果是公司承諾一定掙錢,并有超高收益的絕對不可信;我們一定要切記:“你惦記人家的利,人家惦記你的本”??!
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收益率超過 6% 的就要打問號,超過 8% 的就很危險,10% 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遇到消費返利型騙局切不可貪圖便宜上當受騙,要提高警惕,增強防騙意識。
畢律師友情提示各位老年人,如果您和家人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一定要相互提醒、和孩子溝通、積極舉報。
老齡法律事務部是一法律師事務所主營業務部門之一。2019年,北京市老齡協會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選定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北京益生福祉養老產業發展中心作為北京市老年維權服務項目承辦方一法所響應國家號召,為北京市老年人提供包括熱線咨詢、現場咨詢、上門咨詢、普法教育、普法宣傳、法律培訓、法律援助等在內的各項法律服務。